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无二无别第15节(2 / 2)


  没控制好力度,抱得紧了,勒得肖子校呼吸一窒,他侧头问她:“酒劲儿还没过呢?”

  余之遇听出笑意,在他腰上掐了一把。

  她能有多大力气,肯定是不疼的,可架不住肖子校怕痒,如此一来,手上就不听使唤了,车轮一歪,小幅度地划了条弧线,好在他反应足够快,迅速握稳了方向把。

  却还是出言警告:“你老实点儿。”说着将摩托车驶向校外。

  余之遇心想还不是你先使坏的,手上则老实下来,乖乖搂好他的腰。

  摩托车速度很快,转眼驶出镇子。

  早上听喜树说,去平山的路比来临水最后那段还不好,用当地人的话说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大坑能养鱼,小坑能卧驴。

  事实证明,他所言非虚,路上大坑小坑避之不及,余之遇被颠得屁股疼。所幸昨晚下过阵雨,此刻阳光很暖,微风不燥,田野风光又美不胜收,再呼吸一口专属于山间的清冽气息,足以抵消一切不适。

  等车速慢下来,视线里出现了一些零落的房屋,是二十多分钟后。

  余之遇看着眼前的小村庄,莫名生出些失落感,因为房屋太破,村子太静,像垂老之人,没有丝毫生气。

  摩托车在一家栅栏有些破的小院门前停下,余之遇才下来,一道小身影已从屋子里跑出来,冲向肖子校。

  肖子校在她扑过来前停好车,俯身一捞,将人抱了起来。

  苗苗咯咯笑,亲热地喊着:“校长爸爸。”

  肖子校手上用力掂了掂:“怎么一点没长胖?”

  小姑娘撒娇似地答:“因为想校长爸爸了呀。”

  嘴比奶糖都甜。不过,余之遇看看眉眼带笑的肖子校,觉得小姑娘真是幸运,不仅得到了资助,缺失的父爱也有了丝弥补,最重要的是,眼光一流,认的校长爸爸心善人帅。

  小姑娘和肖子校亲热完,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余之遇,有点小意外:“姐姐?”

  余之遇朝肖子校挑眉,像是在说,看吧她爸,还是我年轻。显然忘了,苗苗这样一叫,她被降了辈份。

  肖子校自然不会说破,牵着苗苗的手进屋。苗奶奶见他来,还带了个漂亮姑娘,高兴得不行,直拉着余之遇往床上坐。

  肖子校则坐在了屋里唯一一把椅子上,苗苗在他腿上黏了会儿,便在他的默许下被余之遇带来的好吃的吸引走了。

  余之遇发现有肖子校在,苗苗不像昨天那么胆小怯懦,有了同龄孩子的活泼,没多久就和她熟悉起来,还趁肖子校和奶奶说话的空档,悄悄问她:“你和校长爸爸是一家的吗?”

  余之遇反应了一下,才明白小姑娘指的一家是什么意思。她瞥了眼肖子校,说:“不是的,我们是朋友。”

  “好朋友吗?”小姑娘歪着小脑袋追问:“像我和隔壁大壮一样,一起长大,一起分糖果,还睡过一张床的那种?”

  余之遇:“……”我怀疑你在开车,我还有证据。

  作者有话要说:  作者:“有没有被这章的肖教授帅到?”

  肖子校:“我哪章不帅?”

  余之遇:“我和校总见面的,没你戏份的那些章。”

  肖子校:“……”

  --------

  山中的肖子校与城里的肖教授,肖大夫,是截然不同的气质。这个男人啊,骨子里比余之遇野。所以,余记者,自求多福哦。

  --------

  为感谢小天使们对正版的支持,这章的2分留言送两个红包,给你们作为读书基金,大家愉快。

  第十七章

  余之遇确定自己和肖子校不是那种好朋友, 可她又不拒绝这所谓的好朋友。这个细想起来十分危险的念头蹦出来,余之遇自己都吓了一跳, 一时忘了回答。

  犹如为她解围, 肖子校在这时把苗苗叫了过去, 说是要检查她的作业。

  小姑娘平时很努力学习,等的就是肖子校来了向他汇报,于是颠颠地跑过去, 老老实实地拿出作业本, 边翻边小声小气地说自己得了几朵小红花。

  从窗户投射进来的阳光恰好落在肖子校身上,他胳膊肘拄在桌案上,手掌托着下巴, 侧颜被勾勒得清晰而深刻, 和小姑娘说话时,卸掉了眼尾的锋芒, 声音低而柔,迷人的不像话。余之遇不动声色地欣赏了小片刻,抢在他发现前跑去帮苗奶奶的忙。

  她看到满满几大箱子生活用品,才知道是肖子校送来的。大g再大,能拉过来的物资也有限,所以他其实早在出发前几天便把东西通过物流发出来了,大部分是给学校的,也有给苗家的。

  无论她是否跟来,摩托车一次性也带不过来这么多,是李校长提前安排了一辆三轮摩托。也正是因为收到了这些, 苗奶奶才确定,孙女说在学校里看到校长爸爸的大车了,是真的。

  苗奶奶满怀感激地说:“多亏了小肖,要不然苗苗就得跟着我挨饿了,哪还能上得了学。”

  临水四面环山,可用耕地不如平原地带多,沿途余之遇也观察到庄稼确实很少,可想而知,粮食产量必然不高,但她以为保证温饱是没有问题的。

  显然事实并非如此。

  苗奶奶说:“周围都是大山,能保证有水吃就不错了,根本种不了水稻。村里的青壮年越来越少,被开垦出来的地都没人种,即便种上麦子和玉米,雨水少了旱,多了又涝,收成无法保证,全凭老天作主。再赶上个灾年,颗粒无收也是有的。”

  余之遇皱眉:“这边没什么特产吗?”

  苗奶奶想了想:“野菜算吗?以前到时节了我也挖点拿到镇上卖,但我一个老婆子都能挖到的东西,自然不是什么稀罕物,都是怎么拎过去的,再怎么拎回来。”

  对于城市而言,野菜属于绿色有机食品,贵着呢。可山里遍地都是,当地人又过着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两半花的日子,谁会花钱去买?要把这些野菜运到城市去……交通又成一大难题。

  征得苗奶奶的同意,余之遇拍了一些照片。低矮的房屋,黄泥砌的灶台,用纸糊的墙壁,鸡毛掸子,长木凳,装针线的笸箩,哄小孩儿用的“悠车”,以及破旧的老式桌椅,都是农村的真实写照。窗上贴的剪纸和小院中那片绿油油的菜地,成了这个贫瘠家庭唯一的生机。

  余之遇眼睛泛潮,有点能体会肖子校初到苗家来时的心情了。

  肖子校还要去趟村里的杜家。杜家有一对年龄相差两岁的儿女,姐姐去年秋天就到了适学的年龄,可杜家夫妇不肯让她上学。村长和李校长相继来劝过,都是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