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3节(1 / 2)





  祝三看起来还算平静,她去把碗里的菜吃完了,汤都喝光了。又去把砂锅里煮好的米汤拿来盛了一碗吃了,剩下的都倒进这个空碗里,洗了砂锅,开始熬药。张仙姑呆坐了一阵,也去把半冷的菜汤吃了,嚼到了骨头还惊了一下,回头看看女儿,又默默地把菜汤和米汤都吃了,洗碗去了。

  母女俩都没说话,朱神汉也是鼻息沉沉。

  日影偏西,药熬好了,两人合力给朱神汉灌下,他还是有点糊涂的样子。

  祝三道:“药吃下去了,明早要还是烧着,就得请大夫了。”一提请大夫,张仙姑的第一反应是:“要多少钱?”

  祝三道:“还够请一次的,可惜了,早知道是这样,就不去办货了。现在只有把货卖了才有钱……没事儿,我想办法。”

  “你不许干那些……”

  “知道。”

  两人又不说话了。张仙姑愁极无计,道:“你写个幡儿,我再出去给人算命吧。”

  祝三道:“爹得人照看。”

  两人又沉默了。

  祝三想了一下,拿了新置办的家什,又坐到门口去,慢慢地做簪子。几块破木头不值钱,她动动手,就能卖上几文,也是钱呐!细细的木条在她手里有了簪子的形状,她的心渐渐平静,小算盘也打了起来。

  没案子在身上,行动就方便多了,手头还有几个钱,够支撑一阵儿,这一阵儿她再倒腾点货,又能凑出些钱来生活。只要到朱神汉痊愈,一家三口怎么样也能活。要应付的就只有眼前这个钦差了。

  她估摸着,钦差对她的兴趣应该不大,也不会带她一家三口走,郑七多半是对她出现在墓园等事感兴趣,如果真要掰扯,他想知道什么自己就都告诉他,好奇心得到了解答,郑七应该也不会再坚持了。

  当然,如果强行带走就另当别论,到时候再逃。

  打定了主意,祝三口角有了点笑影,然后,她就又听到了一阵马蹄声。

  抬头一看,郑七亲自来了!

  ………………

  郑熹再次睡醒之后,脾气愈发的好了,先给了徐甲一百贯,不过因为一百贯体积太大,徐甲搬不了,郑熹也没有随身带这许多笨重的铜钱,给的是一块金子。

  徐甲捧着金子,话说得不太利落地谢了赏,欢天喜地走了,临走前不忘卖好:“看他们一家过得太可怜,我还给了他们一套旧衣服呢,房租也给算得便宜。”

  郑熹微一点头,徐甲就被随从们“请”了出去。

  金良这才细说起见到祝三的情形,其实也没什么好讲的,他能说的也就是:“倒是个孝子,他爹就是您今天开释的本地犯人之一。”

  一句话,郑熹就全懂了。他也如金良一般,对这个“孝行”颇为赞赏。装神弄鬼坑蒙拐骗,那是固然不好,但是这一行里有孝子,这个孝行还是值得赞扬的。如果说,郑熹之前对小货郎的兴趣只因自己需要,所以投注一、二分心思的话,现在对小货郎本人倒有了三、四分的好感。

  他当然知道,孝子,不一定是个好人,杀人放火卖主求荣的人也可能是个孝子,但是,孝总比不孝好。孝,就有软肋,可比叫人摸不着头脑的二流子像个正经人。

  郑熹随口问一句:“沈五的外甥女找到了吗?”

  金良道:“没听说。”

  郑熹道:“左右无事,换件衣裳,咱们去看看那个小子。”

  金良道:“哦,听他娘说,他行三。”

  “他兄长们呢?”

  “不知道。咦,说是只有这一个孩子了,怕是死了。”

  郑熹道:“收拾些柴米之类,咱们去探望探望他。”

  第28章 习惯

  郑熹一行人不少,还拖了辆大车,上面装着给祝三一家的东西。柴米油盐、鸡鸭羊酒、衣裳布料之类,又装了两个大食盒,满满当当的一大车。

  金良骑马在前面引路,一行人引了不少人的猜测注目。因为走的是陈府的方向,此时,大多数人还以为他是去的陈府。

  笑容从祝三的脸上消失,她面无表情地看着这一队人,心里是有点戒备的。她是真不明白,案子都破了,她哪里还值得郑熹这样的大人物唱这么一出?反常即妖!祝三怀疑郑熹有什么阴谋。

  金良跳下马来,对祝三说话客气了不少,说:“三郎,钦差来看你们家来了。”

  郑熹下了马,上前两步,道:“我们又见面啦。”

  祝三点点头:“嗯。”

  她沉得住气,金良也不嫌她冷淡,道:“不请我们进去坐坐吗?你闪开点儿,让他们把东西搬进去。”

  祝三往他们身后瞧,只见一辆大车,押车的、跟车的都有,问道:“什么东西?”

  郑熹道:“谢礼。”

  “啊?”一下给祝三弄不明白了,“谢什么?”

  郑熹道:“你帮我破了案子。”

  祝三摇摇头:“你自己能查出来,谢就不用了。里头黑,真要进来坐吗?”

  郑熹道:“要的。”

  祝三将二人引进屋,摸出了蜡烛点上。

  郑熹就着微弱的烛光看了一下这间屋子,家徒四壁,里外间用一道草帘子隔开,里面隐约有人声,外间一块木板上放着条卷起来的被子。外间触目所见,只有一些零碎的旧家什但是收拾得极干净整洁,就是这些零碎摆放得也很整齐。所有这些加起来,未必及得上郑熹手上一枚戒指值钱。

  但是干净,收拾得很用心,是认真过日子的样子。

  郑熹命人将柴米一类搬进来,他出手大方,手下也很有礼貌,东西堆放得也很整齐。张仙姑在里面听着了,推推丈夫,轻唤他一声,朱神汉却还在烧着。张仙姑还是忍不住端了碗水出来:“您喝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