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144 南宫家覆灭,南宫清的下场(求首订(1 / 2)


九月末,秋闱结束。

放榜的日子在十月中旬。这段时间里,由礼部和多位考官共同阅卷,最后由南宫易和礼部吏部的另外四名官员,择优选出其中三十六人。这三十六人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由皇帝来决定三甲的排名,以及状元榜眼探花三鼎甲。

这半个月时间对于礼部吏部两部来说,是最为繁忙的。好不容易全部阅卷完毕,定下了三十六个殿试人选的这一日,礼部官衙却是鸡飞狗跳。

“七殿下,请您把试卷还给微臣啊!那是殿试考生的试卷,要加封入库的!……”

腆着个大肚子的礼部侍郎带着一群官吏,声嘶力竭地在走廊上追着,追得上气不接下气。上面的屋顶上,一身火红衣裳的少年翘着个二郎腿悠哉悠哉地坐在那里,手里拿着一张秋闱考生的试卷,身边还乱七八糟地摊着一大叠。

谢渊渟展开试卷,装模作样拖腔拖调地在那里念:“呜呼,尽之矣。可以赏,可以无赏,赏之过乎仁;可以罚,可以无罚,罚之过乎义……”

礼部侍郎简直要抓狂,汗流浃背地弯着腰,气喘吁吁哄着谢渊渟:“七殿下,您先下来好不好,微臣再给您其他的纸张玩儿,科考考生的试卷不能随便乱动的……”

“不好。”谢渊渟连看都没看他一眼,随手把手里那张试卷一扔,又拿起另外一张看了起来:“父王说我要多读文章,所以我要把这些读完。”

礼部侍郎满脸黑线:“可是,您手里那张试卷是竖着拿的……”

谢渊渟哦了一声,把试卷横过来看看,然后又竖了回去。

“竖着拿也能读啊,周、可、复、全、可、轻……等等,刚才这张好像也是这么念的。”

他拿起之前的那张试卷,也竖过来:“州、可、付,泉、可、清……还有这张,这张也是,都是一模一样的读法……哎,我说,科考原来这么好玩啊?”

底下的礼部侍郎变了脸色。

……

御书房。

一叠本来应该加封入库的试卷,被盛怒的建兴帝一手从御案上哗啦啦扫了下去,满地飘散得到处都是。

随身伺候建兴帝的苗公公连忙上来:“皇上息怒,保重龙体。”

站在对面的礼部侍郎被吓得赶紧跪下去,伏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也怪不得建兴帝如此震怒。这次秋闱被选入殿试的三十六个考生里,竟然有十二个人的试卷都出现了问题。

考生的试卷都要进行统一的糊名,也就是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个人信息密封起来,阅卷的考官无法看见,以此防止考官徇私舞弊。

但卷面却是可以看见的。因为大元当朝对文人的书法十分重视,考官评判一份答卷的成绩高低,书法水平也占有不小的比例,所以必须要能看到考生的真实字迹。

这十二个考生的答卷,以正常的阅读顺序看没有问题,但如果看每一行开头第一个字的话,每份答卷里面都有六个字是读音一样的。也就是说,这十二份答卷,都有一个六字的藏头句。

礼部那边再查阅了这次秋闱其他未入选殿试的考生的答卷,没有一份是带有藏头句的。

谁也不会认为这是巧合。这十二份答卷里的藏头句,显然是考生在卷面上留下的一个记号,考官一旦看到这种答卷,就将其选入殿试。

虽然殿试还要分出三甲名次,但进入殿试的这三十六人,基本上都已经能获得官职,只是官职高低的区别而已。这也就意味着,只要进了殿试,就算是进了官场的大门,不愁没有机会往上爬。

大元历代以来重视科举,最不能容忍舞弊行为,为此制定了严厉的律法。无论是考生还是考官,一旦舞弊,最轻的也是三年大牢坐起。殿试舞弊更是重罪,因为殿试是由皇帝主持,在这一关上面做手脚,就等同于欺君之罪。

而且这次的三十六人里面,靠着舞弊进来的就有十二人,占三分之一的数量。这已经是科举历史上很大规模的舞弊了。

最最要命的,是试卷上藏头的那六个字。

舟可覆,权可倾。

君权常常被比喻成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虽然确实是一句忠言,但只怕没有几个君王喜欢听。

这六个带着明显逆反意味的字,被藏在一国选拔官员的科考答卷上,其心可诛。

建兴帝气得脸色铁青:“把秋闱的所有考官全部抓起来,三司会审,严加拷问,一定要查出是哪个胆大包天的反贼!”

秋闱后参与阅卷的考官,总共有十九人,当天就全部进了刑部大牢。

但说是有十九人,其实这里面的大部分阅卷官,都只是负责繁重琐碎的工作,比如答卷的整理和初步挑选,剔除掉明显不合格的试卷。而从中挑出那三十六份答卷进入殿试,这个最关键的权力,还是在南宫易和礼部吏部的四位官员身上。

几个人自然是全都大喊冤枉。每一份答卷都经过五个人的审阅,然后以投票来决定进入殿试的资格,所以没有一个人能独自做决定。

那十二份带标记的答卷,文章做得都相当不错,颇有真才实学,有几篇甚至可以说是满纸珠玑。就连建兴帝自己一一看过之后,都不得不承认,即便这些答卷没有带标记,主考官们只凭文章水平把它们选入殿试,也是很正常的。

等到那十二个考生也进了刑部大牢,被审问过之后,众人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

他们在秋闱之前半个月,全都拿到了秋闱的考试试题。本身就都不是些才疏学浅之辈,别人在应试时只花几个时辰临场做出来的答卷,他们花了整整半个月去准备,写出来的文章自然不会比别人差。

知道科举考试试题的人不少,主考官,阅卷官,出题者,甚至印制试卷的官吏,都有可能泄露试题。

而那些考生只知道给他们提供试题,并让他们在试卷上嵌入藏头句的人,是跟科考有关的官员,对方做事十分谨慎,并没有让他们得知身份。在他们这里问也问不出结果来。

建兴帝越发恼怒,下令刑部轮流严刑拷问那五个主考官,然而没有一个人认罪。谁都知道这个罪名一旦认下的话,那就不仅仅是舞弊,而是谋逆的滔天大罪,不但自己必死无疑,还会祸及满门。

然而就在案子陷入僵局的时候,在一次审讯中,南宫易竟突然第一个招认了。

不知是不是他年事较高,受不了严刑的折磨,招认的时候精神已经有些撑不住,恍恍惚惚,萎靡不堪,问什么就答什么。刑部没花多少时间,就从他口中一五一十地问出了他提供试题给考生们的事情。

南宫易帮这些考生舞弊,目的就是为了他们在进入官场之后,自然而然地成为他的势力。他一面施恩,一面又留存了这些考生提前拿到试题的证据,也就是抓着他们的把柄,以防以后他们生出反心。

他的招认也就只到这里为止。至于在答卷上加藏头句的事,他开始时一口否认,坚称从未让考生做过这种事情。后来还没问出个所以然来,他的精神似乎就已经彻底崩溃了,像个傻子一样痴痴呆呆,只会发呆和傻笑,不管再问他什么,都不再有任何反应。

但这一点虽然没招认,其实也不需要他招认了。那十二个考生从南宫易那里拿到了科考试题,总不可能是另外一个人串通他们加的那个藏头句。建兴帝只以为南宫易是畏惧谋逆的更大罪名,所以才只招认了一半。

而且南宫易之前被建兴帝贬职,心怀怨恨,因而起了逆反之心,这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动机有了,证据有了,供词有了,虽然现在南宫易已经无法继续被审讯,剩下的一半罪名,自然也落到了他的头上。

十月末,科举舞弊案终于落定。

南宫易以科举舞弊,意图谋逆的双重罪名,被革去官职,和之前的南宫泽一样,判处腰斩。

大元王朝虽然没有满门抄斩这一残酷律令,但重罪仍然可以牵连九族。南宫家全部家产被尽数查抄,族内十五岁以上男子以苦役身份终生流放西北,十五岁以下男童和老少女眷,被没为官奴。

十二名考生则是被判了处斩。按照科考舞弊的律例来说,本来也应该是终生流放苦役,这次被判得重了一级。

宁霏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一个刚刚下完雪,月色格外明亮的晚上。

临近十一月的天气早就已经冷了下来,外面的寒风渐渐凛冽起来,早起可以看到屋顶瓦片上笼罩的一层晶莹霜花,一天比一天积得厚。

今天终于下了这个冬天的第一场雪,下得很大,但是到天色黑下来之后就停了。外面院子里的草木,被皎洁的白雪尽数覆盖,化成一片片更加瑰丽的琼林玉树,银装素裹,粉雕玉砌,在如水月华的照耀下,闪烁出璀璨的银光。

虽然宁霏现在的身体早就不是之前弱不禁风的状态,但李氏怕她冻着,还是早早给她笼上了银霜炭的火盆,烧得房间里面暖洋洋的。

谢渊渟披着一件大红的火狐轻裘斗篷,从窗户外面落进来,一片雾蒙蒙的雪沫从他的衣上扬起,随着他飘进房间里,在地板上融成了无数的小水滴。

宁霏现在对他这动不动翻窗进来,已经十分淡定,连头都没回,继续一边看书一边吃她的柚子:“窗户不用关了,正好换换房间里的空气。”

谢渊渟自来熟得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大大方方在宁霏边上坐下来,伸手把宁霏手边的那半瓣柚子给拿走了。

“科举舞弊案的判决下来了,跟你预想得一样。”

宁霏从谢渊渟手里把那半瓣柚子抢过来:“这是我吃过的,要吃自己去掰。”

她早就知道科举舞弊一案会是这个结果了。

南宫易的确跟那十二个考生串通,提前给他们透露了试题,以确保他们在多人阅卷的情况下能够进入殿试。但他并没有让那些考生在答卷上加藏头句,这其实是多此一举的事情,因为很容易被发现。

这是宁霏和谢渊渟做的。正因为南宫易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反而给他们提供了方便,冒充南宫易派出来的人,一一找到那十二个考生,让他们为了保险起见,想办法在答卷上加六个藏头字。

考生们彼此并不知道他们并不是唯一的舞弊者,因而并没有想到这样容易被发现,都一一照做了。

结果就是,这个藏头句成了明晃晃的证据,而且还加重了科举舞弊的罪名。

在这之后南宫易的招认,也是他们两人的手笔。

在几个主考官被拷问了一段时间后,谢渊渟动用他埋在刑部里面的暗桩,给南宫易下了宁霏制出来的药。

这种药可以让人进入一种特殊的镇静状态,精神恍惚,意志松懈,无法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南宫易在多日的刑讯后,精神状态本来就差,再加上药物的作用,审问之下很容易便招认出了真话。

但药物也有副作用,就是事后会对人的精神造成严重伤害,所以南宫易还没被审问完,人就已经崩溃了。这样一来更为有利,本来不是他做的事情,也被顺理成章地栽到了他的身上。

南宫家这次算是彻底覆灭,虽然人没有死绝,但已经再无翻身之日了。

谢渊渟没拿柚子,转手把宁霏喝过的茶杯拿了过来,这次宁霏没来得及抢回来,他把杯里的茶水一饮而尽。

“好了。”他笑眯眯地放下茶杯,宁霏瞪着他,他转身轻飘飘上了窗台,“我来就是早点告诉你这件事,就不久留了,还有一个人在等着我去收拾。”

宁霏看他一眼:“南宫清?她应该有人会收拾吧?”

已经从南宫家嫁出去的女子,就算是夫家的人,不再属于南宫家,也不在株连九族的范围内。所以南宫清没有像南宫家族人一样被问罪。

但这种整个娘家都获了重罪的女子,大多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尤其是像南宫清那样的,嫁了谢逸辰这么一个夫君,她的待遇完全是取决于南宫家的情况。南宫家败落的时候被禁足,后来南宫家有了起色就被放出来,随着南宫家起起落落。

现在南宫家彻底覆灭了,南宫清的日子也就彻底到头了。谢逸辰和蒋皇后绝不可能让一个毫无辅助价值,连一个孩子都没有,而且还刻薄善妒的女人占着睿王妃的位置。不需要她出手,谢逸辰自己就会处理掉南宫清。

就好像当初处理掉她一样。

而被自己最深爱的男人亲手推进地狱,对南宫清来说才是最可怕的打击,没有人比她更明白那种毁灭般的痛苦。

“那怎么够。”谢渊渟淡淡地说,“谢逸辰跟她无冤无仇,要收拾她,肯定只会给她个痛快了事,但我不满意。她欠的,我会让她一一还回来,在这之前,她连死都不能死。”

宁霏一直很奇怪,谢渊渟跟南宫清到底有什么深仇大恨。虽然太子一派和睿王一派确实是对头,但原因肯定不在于此,谢渊渟和南宫清明显是极深的私仇,跟党派之争毫无关系。

不过,这是人家的事情,而她更想知道的,是她自己一直以来的疑惑。

“那到时候也让我去见见南宫清吧。”宁霏说,“我有话想问她。”

谢渊渟的瞳孔微微一缩,脸色有一瞬间的变幻,嘴唇张开,似乎想要说什么,但欲言又止,脸色随即也很快就恢复了原样。

“好,到时候我来接你。”

……

永安宫。

熏炉里升腾出的袅袅龙涎香香气里,四位宫女鱼贯端上银盆和布巾,蒋皇后在宫女的伺候下,脱去指上的护甲,将一双几乎看不到半点皱纹的玉手伸进银盆里的牛乳中。

牛乳里还加了鹅脂,草药,花瓣中提取出的精油等等,异香浓郁,看过去便十分滋润。蒋皇后细细净过手,又浸泡了半晌,才以布巾擦干手,翘着纤纤十指,让宫女以小银刀给她修指甲。

“辰儿,你打算什么时候处理南宫清?”

谢逸辰就坐在蒋皇后对面,正在喝茶,闻言放下了手里的茶杯。

“母后放心,儿臣自有打算。”

“别拖太久了。”蒋皇后皱着眉说,“现在南宫家犯下重罪,满门被抄,南宫清已是罪臣之女,即便你马上休了她,也不会有人觉得你凉薄寡义。母后已经帮你精心挑选了几家合适的千金闺秀,等南宫清不在了,你至少也得马上娶两位侧妃。你的子嗣问题经不起再耽搁了。”

“我不能休南宫清。”谢逸辰淡淡地说,“她现在已经没有娘家可回了。”

蒋皇后一愣。她倒是差点忘了,大元律例里有“三不去”一条: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

南宫清的母家家族已经散亡,符合三不去的无家可归一点,是不能休弃的。要是谢逸辰休了她,那就不仅仅是影响名声的问题,而是公然触犯律例了。

“这个女人……”

蒋皇后咬牙。现在南宫家倒了,南宫清对他们来说已经毫无用处,她一天都不想容忍南宫清继续坐在睿王妃这个位置上。

“母后不用着急。”

谢逸辰再次端起了茶杯,他的脸色从容平静,像是即将要做一件早就已经打算好的事情。

“就算不能休弃她,儿臣也有的是办法。”

……

睿王府。

南宫清失魂落魄地跌坐在房间里,旁边小几上的八宝碟子被打翻,里面的花生红枣之类干果洒落了一地。她平日里精心养护得犹如葱管一般的小指指甲,也在小几边缘被齐根磕断,但她没有一点知觉。

南宫家竟然彻底覆灭了。

前一段时间,她雇佣江湖杀手刺杀宁霏,没有成功,那些杀手从第二天起也失去了消息,整个组织就像是从江湖上凭空蒸发了一样,她怎么联系都联系不上。

这些天她一直在等着那些杀手的回应,结果等来的,却是这个犹如晴天霹雳般的消息。

她的所有亲人……父亲和大哥一样被腰斩,当初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自己也落得了一样的下场;叔伯兄弟被流放到气候恶劣的西北荒漠做苦役,永远回不了中原,据说大多数苦役犯不到一年就会被磋磨而死,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乡,连尸骨都没有人收敛,只能曝尸荒野;姑嫂姐妹沦落为卑贱的官奴,可以被随意转卖践踏,等着她们的也许会是比苦役犯更加悲惨的未来……

而她……她也要完了。

南宫家一倒,她没有了任何依靠,还有一个罪臣之女的身份,蒋皇后肯定恨不得立刻把她从睿王妃的位子上踢下去。就算是谢逸辰也护不住她。

南宫清倒在美人榻上,整个人绝望地蜷缩成一团,深深地把脸埋进手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