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4章(2 / 2)


  不过到底还是不会让这个小孩如此胡闹吧,王宗景心里这么想着,摇头苦笑了一下,走回自己的火字房门口,正要伸手去推房门。谁知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只听庭院门口一下子热闹声音传来:“汪汪汪汪,汪汪汪汪汪……”

  “吱吱吱吱吱吱……”

  王宗景身子一僵,伸出的手也顿在半空,片刻后转过身来,脸上似带了几分苦笑之意,凝神看去,果然只见这廿三院的大门口处,大黄小灰呼的一声窜了进来,然后便是圆脑袋胖乎乎背着一个小布袋的小鼎,笑嘻嘻地走了进来,一眼便看到了王宗景站在那儿,登时喜出望外,招手道:“王大哥,王大哥。”

  王宗景带着几分不可思议地目光,走了过来,上下打量了一番小鼎,迟疑了片刻,才有些不自信地问道:“小鼎,你怎么会来这里,该不会、不会是真的你要……”

  “我也要参加青云试了。”小鼎很得意,很嚣张,很大声地回答了他。

  “咦?”院子另一侧,坐在窗前的苏文清也注意到了这边,听到小鼎的话后,也是愕然带着几分诧异看了过来,一双妙目打量着这个看去顶多也就四岁多的小男孩,几乎是与此同时,金字房的窗户也忽地打开,那个性格孤僻永远沉着一张脸,好像所有人都欠他一大笔钱似的仇雕泗也探出头来,紧皱着眉头向这里望了过来,随后目光落在小鼎身上,眼角微微扭曲了一下,却是发出一声冷哼,“嘭”的一声又用力将窗子关上了。

  这自然不是什么好客热情的表现,一时院子中有些安静,片刻后苏文清轻咳一声,对着王宗景和小鼎笑了一下,也起身离开了窗前。王宗景皱着眉头看了一眼金字房那里,心里也有些不痛快,不管怎样他心中对小鼎这孩子还是颇有好感的,而他自己的性子,小时候顽劣不说,便是后来被掠至十万大山中挣扎求生了三年,整日与那些凶横暴戾的妖兽搏杀,又哪里会是平和软弱的?

  不过眼下终究还到不了撕破脸皮的程度,何况这青云别院中的规矩,也是清楚无误地禁止私斗,王宗景也是淡淡看了那边一眼,便将心头不快压了下去,转头看向小鼎时,脸上已浮起了一丝笑意。

  小鼎也是个聪慧的孩子,此刻抬头看了看王宗景,带了几分愕然道:“王大哥,那人是不喜欢我么?”

  王宗景淡淡一笑,蹲了下来,却是笑道:“没事,你跟他又不认识,不用理会他。倒是你真的要来参加青云试么?”他心里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带了几分笑意,道,“你娘还真的同意你这么胡闹啊?”

  小鼎嗤笑一声,面带有几分得意之色地道:“谁说我胡闹了,我可是认真的。那天过后我回家说了这事,我娘果然是不肯的,还把我训斥了几句。”说到此处,小鼎下意识地脑袋一缩,看来这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子,生平最怕的便是那位据说性子清冷的母亲了。

  “不过呢,小人自有妙计……”小鼎看着得意洋洋,正要说下去时,王宗景却是听了一怔,奇道:“什么小人自有妙计?呃……你是不是想说‘山人自有妙计’?”

  小鼎一窒,看起来有些尴尬,伸手摸了摸圆脑袋,哈哈一笑,道:“唔唔,就是那样了,我有妙计不是,我就去找了我爹。我爹开始也说我是胡闹,不过我多求了他几次,他就心软了,本来么,这里还不就是青云山的地方,哪里都是青云弟子,还怕我出什么事不成?所以最后他还是答应了。”

  王宗景沉默了片刻,看了小鼎一眼,心想姐姐口中那位陆雪琪陆师叔是何等人物,忍不住又问道:“那你娘亲那边呢,她不是没答应么?”

  小鼎一挥手,看着浑不在意地道:“没事,我爹答应就成了。我还不知道么,只要我爹抓住娘的手……喂,大黄,你干什么呢?”

  他这里突然目视前方,叫了一句,王宗景回头看去,只见毛色鲜亮身躯巨大的大黄在院子里跑了一圈,这时溜达到一棵柳树下,东嗅嗅西闻闻,然后抬起一只后脚,却是对着树根尿了。

  小鼎跑了过去,一拍大黄的脑袋,看来有些不满意,抱怨道:“大黄,以后我要住这里呢,你不许在这里尿尿,不然臭死了。”

  大黄把屁股往地上一坐,嘴里“呜呜”叫了两声,却是斜着眼睛看了小鼎一眼,小鼎倒好像明白他的意思,摸着脑袋想了片刻,随后还是摇头道:“不行,还是不要在这里尿尿,以后你想尿尿的时候,就跑到其他院子里尿了再回来,知道不?”

  大黄与一直蹲在旁边嘴里“吱吱吱吱”叫着,这时正在翻检狗毛的猴子小灰,明显都是同时一呆,向小鼎看了过来,片刻后,大黄嘴里嘟囔了几声,低下了狗头,看来是被小鼎打败了。

  小鼎笑嘻嘻回头看着王宗景,道:“王大哥,我前些日子就跟穆师兄说过了,让他给我在你这个院子里留一间房,现在是有的罢?”

  王宗景这才明白过来为什么这院子里一直空着木字房没人住进来,原来是小鼎跟人打过了招呼,想必他口中那位穆师兄便是时常在青云别院这里转悠,身份不低的穆怀正穆师兄了。这小家伙还真是神通广大,谁都得卖他面子,王宗景苦笑一声,向木字房那里指了一下,道:“有一间空房的,是木字房。”

  小鼎欢呼一声,一溜烟向那边跑了过去,大黄小灰也跟在他的身后,王宗景摇了摇头,但看着小鼎那可爱的身影,心中倒也有几分欣喜,对这孩子他真是越来越喜爱了,只看着那欢快的身影,心里便仿佛也明亮了几分,当下也是微笑着跟了过去。

  小鼎一把推开虚掩的房门,跑了进去,同时四下张望,这里摸摸,那里抓抓,虽然房内摆设家具都和王宗景他们的屋子中差不多,同样的简单朴素,但小鼎看起来还是颇为兴奋,甚至还兴高采烈地爬到床上打了个滚。

  王宗景看着那小儿样,哪里会是认真修行的样子,心里摇头,不过想想倒也释然,小鼎不过只有四岁,他父母想必也是宠爱于他,让他下来随便玩玩的,哪里又是真的要强迫他一心一意修行什么道术了?

  想到这里,他不禁笑着对小鼎道:“小鼎,你这一次参加青云试,当真就准备在这里住上一年么?”

  小鼎跳下床,笑嘻嘻地道:“是啊。”

  王宗景忍不住笑出来,道:“那敢情好,这一年里我倒是有伴了。对了,早上门里的师兄们赐下了青云门的‘清风诀’,你拿到了没,那可是我们在青云试中要修行的道术呢?”

  小鼎哈哈一笑,道:“我早拿到了,你看。”说着伸手去腰间那个小布袋里随便一摸索,片刻后果然抓了一本黄皮书卷出来,上面正是写着清风诀三字。

  王宗景笑着点了点头,刚想说话,便听小鼎在那边笑道:“我可是比你还早拿到呢,昨晚就到手了,对了,你要看我这本不?”

  王宗景失笑,摇头道:“大家的书卷都是一样的,我也有一本。”

  小鼎一耸肩,随手把这本清风诀放在书桌上,旁边一道灰影忽地一声跳上桌,却是好奇的小灰跑过来,拿着这本书翻了翻,片刻后又没了兴趣,随手丢下了。

  小鼎也不管它,又跑到窗户边把窗子打开了,随口说道:“嗯,应该是差不多吧,不过昨晚我把这书给正在烧饭的我爹看时,他看了一会,就说这书里有些地方不靠谱,然后帮我在上面改了一些字,说是这样才对的。”

  王宗景心中一震,愕然抬头,只见小鼎似乎还没心没肺地张望着窗外,屋内桌上,那本黄皮书卷仍是静静地躺在桌面,一阵轻风从窗口吹了进来,将那书页幽幽吹起了几分,又缓缓落下了。

  第二十四章 异法 (上)

  不知怎么,王宗景觉得自己忽然有些口干舌燥,小鼎的父亲会是什么样的人物,才敢信手修改这本青云门传下来的清风诀,要知道小鼎可是他的亲生儿子,那这书上的修改处,自然便不会是什么害人的东西。

  难道……难道小鼎的父亲,竟然就是传说中那些个隐姓埋名藏在名门大派中的绝世奇人么?

  王宗景随即在心里自己摇了摇头,不无自嘲地想这世上哪来的那么多绝世奇人,真要这样的话,当日在庐阳城里遇见的那个江湖老骗子说不定还更像些呢。

  只是转念之中,他却又忍不住怦然心动,小鼎的娘亲那是何等的人物,半月前刚听姐姐说到时只是惊叹一下,到如今等于也是在青云门中过了一段日子,多少了解了一些青云情况,他对那位青云门上下无不敬畏,据说就连掌教真人与齐昊齐长老都要让她三分的陆雪琪陆师叔,却也是如雷贯耳了。

  这样一个绝世的奇女子,嫁的会是一个平庸的男子么?

  黄色的书卷躺在桌子上,安静无语,落在王宗景的眼中,却仿佛多了一丝诡异的诱惑,似乎在低声笑着召唤他:“来看看吧,来看看吧……”

  王宗景咬了咬牙,忽地走了上去,将那本黄皮书卷拿起,深吸了一口气后,翻开了书页。

  “清风诀”乃是青云门赐下的一门基础功法,除了考校参加青云试的众弟子于修道上的根骨天资外,最重要的便是让他们打好一个修炼道术的基础,是以这书卷之中的法门,正是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写法,特别是前几章,往往书写的都是诸如打坐、吐纳、吸气、明心等等道家基础功课,甚至连一些打坐姿势比如五心向天、三清结印等姿态,也有详细的说明,这显然也是考虑到这一年中都要靠众弟子自行修习,所以将这些基础说得极为浅白详细。

  相应的,在这翻阅的前几章中,小鼎提到的他父亲修改之处,基本都没有出现,看来这些基础的东西,倒都是千年传下经过千锤百炼的法门,并无什么争议之处。

  清风诀看那书册之中写道,共分五层境界,由低向高修行渐深,不过看那书中所言,厉害倒也没厉害到哪儿去,至少就算修成了清风诀第五层境界,也不过只是初窥天地道法的门槛,身强体健,元气稳固,与那天地间灵气有所呼应而已。厉害者或能吸纳一二于体内,便是吐纳灵气的境界,接下来便可直接修行青云门内那套名闻天下的大法“太极玄清道”了。

  也就是随着这书中修炼法门的陆续深入,王宗景很快看到一些涂抹修改、类似旁注的字迹出现在小鼎这本清风诀书卷上。那些字迹并不算得上如何出色,龙飞凤舞这等书法的极高境界是靠不上的,顶多也就是普普通通,然而就是这些看去普通的字迹,在这本青云门祖师传下的清风诀上淡然涂改,竟无丝毫迟疑凝滞之处,望之如行云流水,一路或抹或注,字里行间,却是隐隐有一股说不出的自傲之意,仿佛这下笔之人心中对自己的想法绝没有丝毫怀疑,更不因这清风诀乃是青云门前辈某位祖师留下的儿有所顾忌,或许,他以为这书中字迹只有小鼎一个人会看罢。

  王宗景脸色有些发紧,这一刻已全然忘记了身边事,一双眼睛都盯在这本修改过的清风诀书卷中,那些修改的地方也不算太多,但每每都是在吐纳吸气这样的紧要处,却写出了与前人不同的见解。如清风诀原文所言,修行者于基础稍有所成,进修更深开始吐纳感悟灵气时,当予人体最敏锐处同时也是灵气最易入体处,即头顶百会吸纳灵气,如此灵气从头而入,遍行周身经脉,便是一周天的功法完成。

  王宗景出身龙湖王家,昔日虽小,但也曾接触过道法一二,知道这种法子正是普天之下修道中人普遍所用之法,所谓基础,这便是几乎所有功法道术的基础了。然而此刻看着这些基础功法旁边的那些旁注字迹,王宗景只觉得自己眼角崩崩直跳。那些字中清清楚楚,仿佛是用一种再容易不过的语调般写了出来,修行之初,基础稍成之后,便要放开周身所有气脉经络,一身三百六十窍穴,都要同时吸纳灵气入体,如万溪归海,浩浩荡荡,方成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