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154节(2 / 2)


  钟秀娥眼有点直:“陛下怎么能这么安排呢?”她这女儿,是得好好养着的!

  公孙佳道:“您放心,我有数的,扛不住我就告病。”

  “也行,他们要是为难你,你来告诉我,看我不打到他们门上去!”

  “好。”公孙佳微笑着说。

  赵夫人一直很慈祥地听着,要说她对钟秀娥有多么的满意,也不尽然,只是一个“可以接受”。此刻见到母女相处,真情流露,心里对钟秀娥的些许不合意处也就都散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她也说:“这里都是你的家人,莫要见外。”

  公孙佳也乖巧地笑:“我这不是来不见外了么?就是来请教的,可要教我呀。”

  赵司徒道:“你与寻常年轻人不一样,不能走他们的路子。人各有各的风骨,一旦受了别人的指使,与平时为人处事不同,明眼人一眼就看得出来。以后的路要怎么走,先要自己有主心骨。”

  “是。”

  赵司徒又说:“陛下的意思你要体会。”

  “是。”

  赵司徒对公孙佳,已很少直接指使某件事要如何做,只说了些外人看来假大空的话,并不讲实例。实是赵司徒明白,到了公孙佳这样的地步,做什么事她自有分寸,反而是相互之间理念的沟通更重要些。比如,彼此在以后大略方针上的步调要如何调整。

  两人说了些空话,公孙佳便请教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病”。赵司徒道:“总要上几□□,年轻人,不要怕早起嘛。”

  公孙佳道:“我只是想韬光养晦而已,免得露面太多,叫人挑刺拿把柄,挖坑给我跳。”

  赵司翰笑了:“还有人能坑到你吗?”

  公孙佳道:“叔父这就不知道了,一条路,以前我没踏上去,这路上有多少陷阱都与无关,我就算活两辈子,这条路都伤不到我。现在我踩上去了,前途莫测呢。”

  赵司徒比儿子直白得多,说:“我不信你没准备。”

  公孙佳道:“真有。”说了“吉凶之兆”的准备,问赵司徒,“我找到了合适的时候的两种征兆,就是怕有人拿这个说事儿。万一,哪天胡人叩边,他们说是我应了这凶兆,我可哭都来不吉了。”

  女子属阴嘛,什么破事坏事都能往她头上推。到时候一说她的出现让朝上阴气太重,搞得四境不宁,怎么办?

  虽然这事儿辩论谁赢谁输要看当时的情况,一般谁势大谁赢,但是公孙佳的势力不在这些笔杆里。她得先跟赵司徒沟通好了。

  赵司徒道:“有理。”赵司翰心下惊讶,欠了欠身,对赵司徒道:“我会安排的。刚好,他们也报上来些祥瑞,将旧账一总翻一翻。”

  赵司徒一颔首,对公孙佳笑道:“瞧,都是自家人,有什么事,一起想办法。”

  公孙佳道:“那……我还有另一件事。”

  赵夫人觉得有趣,公孙佳在她的印象里是很温和柔软的女孩子,这一个题目一个题目往外抛,不像她的作派。赵夫人也问:“什么事?”

  公孙佳道:“嗯,我想,宗正寺多少会管些宗室的婚姻,我是不也能奏请陛下关注一下,皇室里有好些皇子皇孙长大了,要婚配的。他们的王妃,当然要择名门淑女……”

  这是公孙佳对赵氏、皇后的回报。赵氏如果不大愿意,公孙佳就有数了,不推他们的人。如果愿意,她就把赵氏的候选人塞进去。这个圈子的婚姻讲究个门第,正式夫妻的圈子就这么小。公孙佳对别人家的事只能做个媒、帮忙提议,但是如果是皇子皇孙、公主郡主,即皇帝的子孙们,她的职位在这里,是真的可能影响皇帝的决定的。

  因为宗正寺管着皇室等等的籍册,查一查所掌人员的年龄,统计适婚的皇室男女,向皇帝进行婚姻的建议,也可算是份内之事。离皇帝血缘越近的,宗正寺越管得着。反而是血缘稍远的贵族,更能由自己的家庭做主。比如,章晴和李岳的婚事,延安郡王就给决定了。而皇后的儿子,他的亲事只能由皇帝决定。公孙佳是不介意给皇帝提个醒的。

  太子妃梦寐以求的“婚娅”的威力,却是被公孙佳实实在在地掌握在了手里,且握的是整个帝国最靠近心脏的那几条血管。

  第144章 上任

  公孙佳初到的时候, 赵家人心里也有些预想,道谢、道贺之类是应有之义,这是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的。至于回报, 公孙佳虽然看起来斯文柔软, 却是个很公平爽快的人,与她合作大家都不担心。

  赵氏夫妻父子都没有提前设想要公孙佳回报什么, 至少在他们的心里,公孙佳是个心里有数的人, 赵家人不需要先提什么条件, 公孙佳自有所安排, 即使现在不安排, 也不会着急,她总不会忘。等到她忘了,再提也不迟。且赵氏累氏官宦人家, 知道这初次做官要忙的事情太多, 赵氏的吃相也还比较好看, 心里已默认了要给公孙佳时间。

  哪知公孙佳上来就丢了这么个大雷,还真是个公平又爽快的人!

  这个回报也太划算了!

  划算到赵家人在此之前根本没想过这个选项!

  联姻帝室,凡是大家族都挺喜欢干的。他们人口多,也不在乎一次两次的失败,败了也还有翻身的机会, 且他们有力量, 投资了也不容易失败。但是在本朝, 他们目前有一个困境,帝室、勋贵是挺喜欢跟他们联姻的,他们对于实权人物也不拒绝,但是, 晚了!

  皇帝成年且有实权的子女们,在皇帝登基前已经成婚了,比如太子,娶了纪炳辉的女儿,比如常安公主、湖阳公主都嫁入了钟家,比如太子同母弟,娶的是朱勋的女儿。连燕王,都是在入京之前娶的地方豪强的女儿。

  这些婚姻都是不容易更换的,后来的名门望族再与帝室联姻就面临一个不上不下的境地。想要完全的替换,得挨到下一辈去了。下一辈的广安王,他还娶了纪炳辉的外孙女。你说尴尬不尴尬?

  而公孙佳这个意思,是有“拣选”的余地?

  赵氏委实没有这个准备,也没想到公孙佳新官上任就能玩得这么大,连赵司徒都有点惊讶。仔细一想,又是她能干出来的事,从现实的条件来看居然还不是白日做梦,这个设想它是有可能实现的!

  公孙佳只是有一个想法的雏形,她来见赵司徒也带着点商量、请教的意思,慢慢地说:“我寻思着,如今宗室近枝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怎么也不能再放养着了吧?想起来就管一管,想不起来就放任着,也不像话,翁翁,您说呢?”

  我说?我说以前的宗正寺都是猪!怎么没想到这个呢?赵司徒有点悔。

  这却是冤枉了宗正寺,章家当皇帝才几天呀?章氏的人口、姻亲也是经历了这么些年的养尊处优、不怕养不起,至今才繁衍出这么些人的。皇帝登基将近二十年了,一代人的时间,章氏及其外戚的男人们可以放肆的纳妾生养,否则,单凭他们正式娶的老婆,也生不出来这么多的子女。

  赵司徒确实没有准备,且也不需要向面圣时候那样开动脑筋马上拿出主意,他稳了稳神,说了一句:“后生可畏,”之后才很郑重地说,“容我想一想。”

  公孙佳道:“好。那您慢慢儿想,且不您,我就先回去了。”她说得很轻巧,在座的各位却不敢认为她是无知无畏才说得轻松。赵司徒郑重地说:“明天上朝,别忘了。”赵司翰也叮嘱:“今晚必有人到贺,不要熬得太晚。”赵夫人则说:“六娘,你就辛苦些,陪着孩子回家,好好给她安排安排,明天再把她顺顺当当地送去上朝。”

  赵夫人也是有经验的人,不用算就知道明天是个小朝会,公孙佳她得上朝,故而有此安排。钟秀娥有些心动,赵司翰也劝她跟公孙佳回去,且说今晚公孙府里恐怕还有一场忙,钟秀娥稍一犹豫,也就跟着公孙佳回去了。

  ~~~~~~~~~~~

  母女俩仍然坐着一辆车,钟秀娥的空车跟在后面,钟秀娥握着女儿的手,感慨万千:“本以为上朝站班就算是熬出来了,你这一进宗正寺,就又跳到另一个坑里去了,可别想着还能再清闲了。”

  公孙佳有些意外钟秀娥会这样说,安慰她道:“宗正寺的事不多。”

  钟秀娥道:“莫要哄我!原本事不多,你去了,事也就多了。”

  公孙佳憨笑了两声,钟秀娥听这笑声十分不舒服,喝道:“那是什么样子?宗正是安乐县公,一个最会混日子的人,你舅舅也不是个顶事的主儿,你可得小心,别为他们顶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