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佳人在侧第237节(1 / 2)





  ~~~~~~~~~~~

  公孙佳一夜没睡,第二天脑袋一抽一抽的疼,脾气十分之差。朝上议事,一个词一个词地往外蹦,仿佛回到了不爱说话的童年时代。

  直到散朝,章熙留她来说副都的规划,公孙佳才稍稍收敛,说:“天下太平,副都就不必一蹴而就,营建可分为三期,城墙也不必一次就修那么高……”

  章熙听她说完了,含笑问道:“怎么生气了呢?有什么不好应付的事吗?”

  公孙佳深吸了一口气:“左不过是那几个小混蛋罢了。”

  “元铮与余盛,都很好嘛!唔,余盛憨直可爱了一点,肯用心任事,是很难得的。元铮么……”

  “就是他!伤了,不说,气我呢!”

  章熙道:“是么?不要苛责他了,我要有这样的儿子,高兴都来不及!”

  公孙佳微愕:“陛下?怎么了?”

  章熙摇摇头,他在为立太子的事儿犯愁,本该问问重臣的意见,但是他自己尚且没有一个定论。他现在还是比较看好章昭的,章昭之前有些急躁,现在也好了一些,可是章昭不大能让兄弟们服气。章昭不笨,打小就比章昺聪明,可惜……从小就是照着庶出贤王养的,总差那么一口气。有人给他指路、定个目标,他能办好,让他自己拿主意就易失误。这样是不容易让兄弟们顺服的。

  章熙就有些羡慕元铮在关键的时候能有正确的判断,以及成功将领身上所具有的令人听命的气质。

  皇子的事儿,公孙佳现在也不想插手,章熙不说她也就不问,慢慢地退了出来。

  她盘算了一下今天手上的事,觉得旷一天工也没问题,又不想回家,才想去外婆家当个宝宝,冷不丁被斜蹿出来的一个人惊了一下——章旭。

  章旭脸上焦急,身后跟着个比他还急的宦官,险些撞到人,他还有点气,一看是公孙佳,语气很急地叫了一声:“丞相!”

  公孙佳还以为出了什么大事,一下子就不睏了:“什么?”

  “王妃找到了阿宣。”

  “啊?哦,吴孺人。”吴孺人小名叫阿宣,这个公孙佳倒是知道。不过……

  “就是她,我需去救她!”

  公孙佳倒是有些奇怪,纪炳辉交给纪英的人手,她都给清了,这又是怎么发现的呢?

  章旭根本考虑不了这么多:“阿宣不能出事的!丞相,告辞!”

  第227章 顺口

  这事儿得压下去!这是公孙佳的第一反应, 哪怕脑子嗡嗡的,她的思路还是很清晰。

  “且慢!”公孙佳说,“殿下要怎么做?”

  章旭已经很急了, 被公孙佳叫住了又不得不应付一下,说:“总不能叫王妃将她拿了去!”

  “很好,唐王夫妇抢人,御史有事儿干了!”公孙佳不无讽刺地说。她实不想参与这些个后院里的破事!收留吴孺人一段时间, 给了她一笔钱, 两人之间的情份也就结得差不多了。吴选给了她一份名单,她也给吴选一个合适的前程。

  弟弟的官有了, 自己的钱有了,纪英能拿得出手的帮手都掐死了,都这样了, 吴孺人要还挣不出头来,那就爱咋咋地吧!她是朝廷的丞相, 又不是吴孺人的忠心老妈子!

  烦死了。

  然而这事儿跟她自己也沾一点边,她没有能够及早发现章旭与吴孺人的私情, 还收留了吴孺人一段时间, 这事儿她不能完全撂挑子不管, 万一闹出去把章熙气出个好歹来, 她也得跟着吃瓜落。

  公孙佳道:“怎么做都没想好, 你急什么?”

  章旭长久以来养成了一种比较依赖有主意的人的习惯, 经章熙出手改造之后, 自家的自信是有一些,却难拗过这习惯。以往他是听章昺母子的,现在这母子二人的光环没了,他不听这俩的了, 转而听亲爹章熙以及朝廷能员干吏们了。

  公孙佳在他心里,恰是个信得听的人。公孙佳一开口,章旭竟冷静了几分,他脾气很好地说:“我总不能无动于衷。丞相有何良策,还请赐教。看在您与阿宣是旧识的份上。”

  “第一,不能宣扬出去!谁知道了都是一场风波!无论如何,你要安抚住王妃。第二,给孺人安排个安静去处,别总往她那里去,惹眼!第三,最要紧的,绝不可惹陛下动怒!!!”

  章旭道:“好!”

  “想好怎么跟王妃讲么?”

  “我是为大哥善后。”章旭十分心虚,偷偷看了公孙佳好几眼。

  公孙佳认为这个借口不错,反正大家都知道章昺是个废物,公孙佳自己都给他收拾过无数的烂摊子,从给他钱到帮他处理人,甚至包括一些政务。冷不防看到章旭身边的小宦官虽然是低着头,那颗脑袋还是左右轻晃。

  “有话就说,摇什么头?”

  小宦官哆嗦了一下,怯怯地抬起头:“只怕到时候我们殿下眼珠子粘在吴娘子身上,王妃又不是瞎子,她一准看得出来。”

  章旭惊讶地道:“是、是吗?”他是觉得总看阿宣看不够,那不是因为平日见面机会少么?有机会见可不要多看两眼?也不代表别的呀!

  公孙佳道:“那你不要自己去了,派个人去对王妃讲就好了。”

  “这……”

  “搞清楚王妃是怎么知道孺人的,府里的事,得殿下自己上心。殿下,时间紧,去吧,”公孙佳耐心地说,“说到底这是你们的家务事,外人一插手就变了味儿。臣还有事,殿下慢走。”

  有这一出,公孙佳的心情更糟糕了。回到了政事堂,朱勋又告病,说是像是染了风寒,家休养去了。公孙佳深吸一口气,与霍云蔚一道处置下面送上来的公文。她兼着户部的尚书,时已十月,各地秋收完成,看上报的情况还是不错的,只要朝廷不瞎折腾,战事一停,征发的人丁一放回去,赋税再减一减,收成肉眼可见的就增加了。这方面的文书看得她心情好了一点,默算了一下从中能抽多少营建副都,又能抽调多少修路、修运河。

  漕运的效率比陆运要高很多,但是对运河的要求就比较高。公孙佳走到地图前看了一看,旧运河在先帝的时候已经疏通了一些常用的河段,尚有数段需要疏浚。样样都是要钱要人的,若是公孙昂不死,武力镇四方,先帝最后十年朝廷就能着手营建副都、疏通运河、重整道路了。

  时也,命也。

  章熙现在手上的家底,竟不能比十年前先帝手上的更多一点。公孙佳又翻一翻户部今年的入账。京畿附近要上缴的秋粮已催征入库,附近的粮食也陆续往京城运,路途最偏远的地方甚至要到十一月底乃至十二月才能运到。国家对不同地方征税的方式、标准也不同,不能一一细述。

  公孙佳对霍云蔚道:“我也要请两天假,去看一看仓储。”

  霍云蔚道:“是该看看,不过你脸色不好,要不要休息两天再看?他们粮食还没有全部入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