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78章历史的转折(2 / 2)


  不甘心就这么放俄国红军离开的高尔察克率领部队紧追俄红军,却在追出数百公里后,遭到了俄红军的反伏击,在丢下了一地的尸体后,高尔察克狼狈的带领部队回到了乌法城。

  经过这次战斗,俄白、红军双方都回到各种的驻地舔着各种的伤口疗伤,都没有再发动新的战斗,要说这次高尔察克的伏击俄红军主力的包围战,虽然最后没能将俄红军主力全部留下,但至少也使得俄红军主力元气大伤,无力发动新一轮的反攻,成功的扭转了对俄白军不利的战争局面,算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战役。

  而高尔察克的部队也为这次作战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虽然他占据着决定的优势,但俄国红军作战时的疯狂太可怕了,每一名俄红军战士都视死如归,临死也要拉一个俄白军垫背,使得俄国白军士兵的伤亡也很严重。

  此后的一周时间里,俄白、红军双方出奇的默契,都没有再发生战斗,到了一周以后,俄红军休整完毕,对着乌法城发动了最后一次大规模进攻,最后还是被俄白军打退,很不甘的俄红军开始了撤军。

  他们接到了莫斯科的急电,邓妮金在南部战线闹得越来越大,又无法短时间内打败高尔察克,拿下乌法城,也只有撤军了。

  历史上俄国红军著名将领伏龙芝将军,这次并没有像原来历史那样打败高尔察克,攻下乌法城,反而损失惨重,最后不得不撤军离开,使得高尔察克领导的俄国白军在乌法地区占住了脚步,今后要再想消灭高尔察克就更难了,而这一切都是赵汉青一手造成的。

  此时时间已经到了1919年5月下旬,离俄国展开反攻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现在俄红军也开始撤军,高尔察克也没有主动出击,他倒是希望俄红军可以早点撤军,经过一个月的战争,俄白、红军双方总共付出了伤亡几十万人的惨重的代价,更给当地的居民造成了不可恢复的破坏,严重影响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百姓生活。

  根据柳书惠的战后统计,这次俄国白、红两军的战争,使得高尔察克的部队总共伤亡了近20万人,这还是在有着赵汉青提供的精良武器和青霉素等药品物资的支援下,而俄国红军初步估计也至少伤亡了50万人以上。

  而这次战争造成的平民伤亡更是有着300多万的惊人数字,当然他们并不是都死于战乱,最主要的是死于疾病和饥荒,此时的俄国经济已经彻底崩溃,农业和工业生产差不多停滞不前,前途一片昏暗。

  等到俄国红军撤军后,高尔察克便马上在乌法成立了俄国临时政府,自称“全俄的最高统帅”,而俄红军则将主力撤回到了莫斯科地区,控制着俄国最核心的地区,南线的邓妮金也宣布在担任“南俄武装部队”总司令,其盘踞地区建立地主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而这时候在俄国远东地区,日本扶持的伪沙俄政府“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已经控制了俄国远东所有的港口,还包括从贝加尔湖到满洲里的所有土地,势力膨胀到了极大的状态,而远东最重要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则有协约国多国共同驻扎。

  此时的俄国局势可谓是错综复杂,像极了此时的华夏,俄国苏维埃政府控制着莫斯科周边的俄国核心地区,无力掌控其他区域,实力遭到严重削弱,只得暂时停战,招募新的士兵,但只有赵汉青知道以俄红军的强大宣传能力,很快他们就会再拉起一支数目更庞大的军队,历史上二战德国不就是倒在了俄国的人海之下的嘛!

  邓妮金则控制着南俄地区大部分土地,高尔察克成立的俄国临时政府则控制着乌法到东边的鄂尔多斯这片广袤的区域,而俄国远东则被以日本为主的协约国占据。

  这样的局面正是赵汉青想看到的,俄国此时的局面越混乱越好,只有这样赵汉青才不会担心这头北极熊那天发神经突然咬你一口,而且以后才会有可能将这头北极熊从华夏身上割走的土地全部吐出来。

  这次赵汉青出手干涉俄国内战有好处也有弊端,好处就是弄得俄国更乱了,弊端就是他这次出手严重改变了历史的轨迹,以后的历史就越来越不在赵汉青的认识之内,赵汉青“未知”的能力也就会消失了。

  不过赵汉青并不后悔这次出手干预俄国内战,反正历史早晚会因他而改变,那么就要要让历史改变的有意义些,不枉他辛苦一番。

  战争是暂时的结束了,但俄国的风波并没有停止,尤其是俄红军回到莫斯科后,俄国特务组织契卡就立刻展开了一次对参加这次作战的俄红军高级将领的抓捕和调查。

  因为这次俄红军战败的太不可思议了,敌人竟然提前知道俄红军进攻路线,提前设下包围圈等俄红军入套,这肯定是俄红军内部人员有人泄密造成的,而能够知道这次作战计划的无一不是俄红军高层将领。

  这些将领的下场很可能好不到那里去,因为俄国的布尔什维克在对待敌人和叛徒上是非常残酷的,他们宁可错杀三千也绝不放走一个,历史上俄国的数次大清洗就是最好的见证。

  不过这些都不管赵汉青的事了,看到目前俄国的混乱局面,赵汉青还是感觉很满意的,此时他正关注华夏另一件大事的发生。

  那就是巴黎和会快要结束了,会议上作为一战战胜国之一的华夏也参加了会议,华夏代表团团长顾维钧在和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夏的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在华夏的军队和取消“二十一条”等正义要求,但巴黎和会上列强们不顾华夏也是战胜国之一,拒绝了华夏代表提出的要求,竟然最后还决定将德国在华夏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此消息传到华夏后,北京学生群情激愤,学生、工商业者、教育界和许多爱国团体纷纷通电,斥责日本的无礼行径,并且要求华夏政府坚持国家主权。

  虽然迫于国内民众的压力,北洋政府并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但巴黎和会后,列强依然将德国在华夏山东的权利转交给了日本。

  巴黎和会中,中国政府的外交失败,直接引发了华夏民众的强烈不满,从而引发了五四运动。

  虽然这一切赵汉青都提前知道的,但当这一刻来临时,他还是和绝大多数华夏民众一样感到屈辱,此时赵汉青迫切希望自己尽快强大起来,他在心里问自己,如果此时的华夏非常强大,那列强们还敢这么做吗?答案当然是不了。

  赵汉青知道他目前做的还不够,离完全统一华夏还很远,今后的路更漫长,更艰苦,但他下定决心绝不让这样屈辱的事情在十年后的华夏大地上再次发生,这也是赵汉青第一次给自己设下一个如此雄伟的目标——十年内完成华夏的一统,那时候也就是标志着华夏民国真正崛起的实现!

  其实赵汉青恨不得现在就出兵横扫华夏大地的大小军阀,完成华夏真正的一统,赵汉青知道他现在有这个能力,但他不能,也不敢,就算现在他真的一怒之下出兵征讨,先不说能否真的一统华夏,就是国外的那些列强们也不会让赵汉青如意的,他们肯定会出手干涉的。

  以赵汉青目前的实力,对付国内势力还应付的过来,但还无法和列强们掰手腕,赵汉青不想做一个像现在北洋政府那样有名无实的政府,赵汉青要等西北的工业发展壮大之后,那时候才是出兵的时机,才有威慑列强们的实力。

  说到底,这年头工业实力才是一个国家强大的根本,赵汉青就是要趁段时间为以后的华夏打下一个工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