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97章薛岳(2 / 2)

  三年前,更是被调任北方军区军区指挥部担任副参谋长,年前更是被调任国防军陆军总司令部担任副参谋长,其军事能力得到了钱峰、高大力等国防军高级将领的一致赞赏。

  而对于薛岳这个民国蒋光头的心腹爱将,赵汉青早就在穿越前已经如雷贯耳了,不过随着赵汉青地位的提高,他对于那些民国历史那些牛人成为自己的手下已经彻底的习惯了。

  有很多民国历史名将,这个时候其实都已经加入国防军里面了,因为随着蒋光头流亡美国,革命党绝大多数将领都加入了国防军,没多少人愿意跟着蒋光头到美国去。

  在这个时空里,1927年赵汉青统一华夏的时候,那个时候革命党的第一任党首孙大炮刚刚去世不久,蒋光头接手革命党也是不久。

  那个时候的蒋光头还没有机会将黄埔军校变成他的私家军校,更没有将自己的影响力在革命党将领里面扩大到后期民国那么巨大。

  这个时候的蒋光头也仅仅获取革命党党首的称呼而已,那些革命党将领可没有完全被他收服,而赵汉青不会再给蒋光头这个机会了。

  因为蒋光头执意不肯放弃手中的权力,而那个时候国防军已经完成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统一,已经开始在北京组建新的统一政府,很多政治党派都在参加议会选举。

  这个时候革命党里面很多人都做不住,随着廖仲恺和陈诚离开广州,北上组建共和党,参加新政府议会选举,也标志着革命党彻底脱离蒋光头的控制。

  随后失去权势的蒋光头有意向赵汉青服软,但是赵汉青因为历史而对蒋光头极为忌惮,没有接受蒋光头的服软,无奈的蒋光头只得流亡美国。

  而像民国历史上那些名将,如李自忠将军、杜聿明、薛岳、卫立煌、傅作义、王耀武、孙立人,张灵甫等这些民国蒋光头手下的大将,现在都在国防军服役。

  因为这个时空里,赵汉青提前统一华夏,结束了后来历史上将出现的军阀十年混战的局面,这些历史名将失去了战争的洗礼,赵汉青不知道他们还能不能像历史上那么出名。

  为了锻炼和考验这些历史名将,赵汉青将他们当成国防军具有潜力的一批将领进行新的培养,弥补他们失去历史上在军阀混战当中积累的作战经验,让他们有希望重新成长为国防军的历史名将。

  例如将他们送到腾龙军校接受系统化、正规化,以及更先进的军事作战指挥,派遣他们到华夏各大军区担任要职,在国防军每年的实战演习当中都会有他们的身影。

  另外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有机会被派往美国、德国、苏联等世界各国参加军事交流,赵汉青用他自己的方式,重新为这些历史名将弥补上了他们军事成长生涯,所需要获取的‘营养’。

  甚至赵汉青这些弥补方式,远远比他们在原来历史上那样自行成长更加成功,这些人不愧为历史上的人杰,他们能够在历史上出名当然有着不凡的能耐。

  在国防军里面,这些人很快就崭露头角,表现出极高的军事指挥才华,其中现在以张自忠、杜聿明、薛岳、傅作义等将领都已经在各大军区,担任参谋长、副司令,集团军司令等重要军职。

  还有王耀武、孙立人、张灵甫等将领都担任国防军军长、师长,独领一军,成为国防军的高级指挥将领。

  而这个时候薛岳也是刚刚被赵汉青从国防军总参谋部调动沈阳担任自己的参谋长,这也是蒋百里为赵汉青推荐的。

  原来一直都是蒋百里在赵汉青身边担任参谋长,为赵汉青出谋划策,但是现在赵汉青需要蒋百里作战北京国防军总参谋部,统一协调全国国防军的调动,根本走不可。

  所以一开始赵汉青来沈阳坐镇这次国防军发动的北方战役时,并没有调任何人担任身边的参谋长一职。

  不过随着朝鲜战场的激烈程度越发紧张,赵汉青在沈阳的北方战区总指挥部需要谋划的事情越来越多,赵汉青身边没一个撑得起大梁的参谋长是不行了。

  于是赵汉青就让蒋百里从他的总参谋部调一个得力的人选,担任他指挥部的参谋长,为此蒋百里便将薛岳派来过来。

  让赵汉青身边担任参谋长,这可是一个可以让人争破头的机会,很多国防军高级将领希望可以自己获得这个机会。

  不过这些将领也知道这个职位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到,他们虽然有心竞争这个机会但却担心自己能力不够。

  但是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却主动向蒋百里申请前往沈阳担任赵汉青的参谋长,而这个人就是薛岳。

  随着华夏和日本的开战,这让无数国防军将领都意识到这是一个造就英雄的时代,都希望也就抓住机会建功立业。

  而薛岳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这两年他一直在向将百里申请将自己调到前线去,哪怕是担任一个师的师长他也愿意,因为薛岳深知只有上前线才能发挥他的才能。

  不过,蒋百里对于他的请求一直都搁置,这让薛岳很苦恼,这次随着蒋百里要为赵汉青挑选参谋长人选,让他着实心动。

  于是他没有多少犹豫就主动像蒋百里请缨,而这也是薛岳对自己的自信,而这次蒋百里对于薛岳的请缨很快就批准了,这让薛岳惊喜不已。

  不过这个时候的薛岳还仅是少将军衔,资历尚浅,薛岳被任命为赵汉青的参谋长还是引起很多人的异议。

  对于这些蒋百里临走前只对薛岳这么说道:“我们国防军的将军晋升都是看战功和资历的,我希望下次看到你才北方回来的时候,能够佩戴上中将的肩章。”

  蒋百里的话已经非常明显了,是希望薛岳这次可以在北方战线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等这一战打完,凭借战功晋升。

  蒋百里的器重让薛岳很感激,从某种意义上薛岳还算是蒋百里的弟子,而薛岳自从一天前赶到沈阳后,得到赵汉青的接见。

  对于蒋百里派薛岳来担任他的参谋长,赵汉青一点都不意外,薛岳的军事才能是不用质疑的,现在的薛岳只是缺少立功的机会和资历而已,这次就是他的机会。

  来到沈阳之后,薛岳就一头扎进了赵汉青的指挥部,他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通晓此时国防军整个北方战区的所有战况,并未接下来国防军面临的局势制定一系列对应的计划。

  随着薛岳的到来,赵汉青马上就轻松多了,他将指挥部的大部分指挥都放手让他去做,他只在最后大局上把握方向。

  赵汉青的放手让薛岳很感激,同时也感受到了压力,每天薛岳只睡3个小时,其余的时间里他都在指挥部里,和指挥部的那一群高级参谋们围着沙盘谈论着。

  但是这个时候,柳书惠的到来还是引起了薛岳的注意,随后薛岳也听到了赵汉青和柳书惠的谈话,知道钱峰和冯玉祥在南线战场的这一场大捷。

  这更激发薛岳要在这场战争中有所作为的决定,这个时候薛岳也逐渐走过来,加入了赵汉青和柳书惠的谈话。

  薛岳见到柳书惠还是主动敬了个礼,毕竟这个时候柳书惠的上将军衔可比他高多了,而且薛岳也知道,眼前这个人是赵汉青的真正心腹,是赵汉青的眼睛。

  其实在国防军里面,很多将军都对柳书惠非常尊敬,他们都愿意和柳书惠这个情报特务头子打好关系,因为柳书惠手中掌握的国情局太重要了。

  但是柳书惠对于一切国防军将领都保持的不亲不淡的关系,因为柳书惠是聪明人,他知道他的权力来自赵汉青。

  而作为国防军的真正掌握者,赵汉青是不希望自己的情报头子和手下的将领拉帮结伙的。

  柳书惠要真是那样做了,他这个国情局局长的位置恐怕也就做到头了,而且随着国情局的势力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

  最近柳书惠真正准备向赵汉青建议,分离国情局的一些部门,也就等于分出一部分权力,因为这个时候柳书惠知道自己手中握有的权力太大,已经引起赵汉青的警觉和不少将领的指责了。

  对于薛岳的敬礼,柳书惠也对薛岳抱一微笑回礼,柳书惠也知道眼前这名少将是很让赵汉青和蒋百里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