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374节(1 / 2)





  祝缨想:我家不是,我才从五。

  项安端了茶过来递给她,祝缨接了,喝着茶继续听,一边琢磨着二人的口音,脑子里模仿着北方的那个口音,又在想这二人是什么样的人。年纪多大,高矮胖瘦、有无疾病之类。

  北方口音说:“大家都是从三品,难道你有什么军国大事不成?我这可是往京中报祥瑞的!”

  “笑话!谁不是报祥瑞的呢?!”

  “你祥瑞呢?”

  “你的呢?”

  “你拿来我看!”

  “你先拿!”

  祝缨被呛到了,合着这冲喜还带大把抓的?买十送一是怎么的?

  祝缨又听了一阵儿,有一个出京的刺史住过来,将二人都训了一顿赶出院子自己住,此事才告一段落。

  …………

  一个驿站遇了两个祥瑞,祝缨只觉得有些好笑。

  又走一天,随从们都有些疲倦的时候,京城到了。

  祝缨家在京城,就让曹昌、侯五跟家里人去家里先安置,在附近一处客栈包了个小院,将衙役们往里一放,让他们先休息不要外出,因为衙役们的官话实在称不上好,估计在京城交流比较困难。自己带着项乐先去报到、交差使,等皇帝召见。

  她估计早不了,得先见政事堂。本事以为自己这个“喜事”排队能靠前,一个驿站就遇到俩送“祥瑞”的,估摸着自己可能占不了先。

  又对张仙姑道:“小江那儿也不好住,娘先给她们俩在咱家安排个屋子。项安姑娘家,不好与他们在客栈里挤,跟花姐安排一下吧。”

  张仙姑道:“你忙你的。”

  祝缨带着项乐先跟着年轻的使者去皇城,使者有门籍先进去复命,祝缨想进去还得再临时办一个。怎么办、怎么给,得听里面使者复命完事儿之后上头给的答复。

  祝缨也不着急,如果今天就喊她进去面圣,那是太顺利了。再等几天也无所谓,就瞧这门里进出的人的精气神就知道,大家心情都不太好,可见皇帝心情也不好。那不如等皇帝看看祥瑞,心情好了再召她。

  她从容地在皇城门口站着,留意看四周。她竟没有看到温岳,以前认识的熟人也只有一半了,祝缨心道:这是怎么回事呢?邸报上没写呀!

  好在熟人还有几个,她问了一下李校尉:“天上一天、人间一年,我这走了才几天,就瞧着好些生面孔了。怎么?”

  李校尉道:“哎,又调了呗!又添了一个左武贲,一个右武贲,抽了些人、又打乱了。”

  他说得比较简略,反正就是“禁军重组,又添新衙门”,没办完所以还没登报。

  祝缨道:“原来是这样。”

  “恭喜大人啊!”李校尉眼中眼是羡慕的说,“这就着绯衣了!”

  认识的人也都来说恭喜,过一阵儿,里面传出话来——给她办门籍,先去政事堂,至于面圣的事儿,没说。

  门籍办得很快,祝缨对项乐道:“你在外面等我。”才跟着上次的熟人蓝有志去政事堂。

  蓝有志微侧着身子引她往里走,嘴上说着:“恭喜祝大人!这一道坎儿迈过来,从此就是通天坦途啦!”

  祝缨道:“借您吉言,但愿顺利。我看你清减不少,是太忧心国事么?”

  “害!下官这样哪有什么国事?”蓝有志说这一声就不再言。

  祝缨道:“身子要紧。有人才有活,人累垮了,也干不好活儿不是?”

  蓝有志笑了笑:“也但愿接下来不用这么忙,宫里崩了两位,什么太常、礼部又是光禄、户部、工部……都吵到政事堂来。我们也跟着转着圈儿的忙,最忙还是相公们,又要向陛下解释许多事。祝大人能在外面干些实事可是极好的。啊!到了!”

  祝缨正正衣冠,等通报了叫她进去,才举步再次迈进了政事堂。

  里面只有王云鹤在,施鲲是奉命做两宫的葬礼的,什么谥号、天下臣民戴几天孝之类都是他在干,更麻烦的是营建山陵。干前面几样没什么,干后面这事儿有时候算是隐晦的夺权。但这事儿施鲲不得不做,还得频繁地亲自跑到京郊几十里外监督。因为皇太后跟王云鹤有些旧怨,皇帝选了另一个丞相给亡母营建阴宅,免得亲娘死后还觉得膈应。

  王云鹤的白发多了不少,人瘦了一些,看到祝缨他有点放松地往后一倚:“来了?坐。”

  祝缨谢了座,王云鹤打量着这个年轻人,那一年,丞相们空前的团结,往外派了不少青年才俊,其中也有踏实肯干的,也有死在途中的,也有不幸眼高手低没干好他们予以申斥的。

  能将地方治理得令人高兴的人也有几个,不但能干正事,还能整出点新意的真就无人能比得上眼前这个。更让王云鹤喜欢的是,祝缨的身体是真不错,年轻、体力好、也不见生病!这可真是太宝贵了!本事再高,没两天累死了,有什么用?

  祝缨问了王云鹤好,又说他“清减”了。

  王云鹤道:“年轻真好啊!”

  “诶?”

  王云鹤道:“不与你说闲话啦,说正事。”

  “是。”

  “瑛族、阿苏家,可靠么?”

  祝缨道:“现在是可靠的。几十年前不是也很可靠么?知府一令,数家土司云集。”

  王云鹤道:“是我问错了。现在你看可行?唔,女子,她的父亲没有儿子吗?”

  祝缨道:“有、好几个,她的父亲都看不上。我知道大人的意思,朝廷上也会有人因此有些异议。不过,如果不是这样,为什么是阿苏家第一个向朝廷表示归顺之意呢?”

  “用得着。”

  “是。朝廷对他们,也不过羁縻而已。只要她能控制得住族人,下官也就满意了。”

  王云鹤问道:“这可不太像你会说的话。”